什么是λ表达式
λ表达式本质上是一个匿名方法。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子:
转成λ表达式后是这个样子:
参数类型也可以省略,Java编译器会根据上下文推断出来:
或者
可见λ表达式有三部分组成:参数列表,箭头(->
),以及一个表达式或语句块。
下面这个例子里的λ表达式没有参数,也没有返回值(相当于一个方法接受0个参数,返回void
,其实就是Runnable
里run
方法的一个实现):
如果只有一个参数且可以被Java推断出类型,那么参数列表的括号也可以省略:
λ表达式的类型(它是Object吗?)
λ表达式可以被当做是一个Object
(注意措辞)。λ表达式的类型,叫做“目标类型(target type
)”。λ表达式的目标类型是“函数接口(functional interface
)”,这是JDK8新引入的概念。
它的定义是:一个接口,如果 只有一个 显式声明的抽象方法,那么它就是一个函数接口。 一般用@FunctionalInterface
标注出来(也可以不标)。举例如下:
注意最后这个Comparator
接口。它里面声明了两个方法,貌似不符合函数接口的定义,但它的确是函数接口。这是因为equals
方法是Object
的,所有的接口都会声明Object
的public
方法——虽然大多是隐式的。
所以,Comparator
显式的声明了equals
不影响它依然是个函数接口。你可以用一个λ表达式为一个函数接口赋值:
然后再赋值给一个Object
:
但却不能这样干:
必须显式的转型成一个函数接口才可以:
一个λ表达式只有在转型成一个函数接口后才能被当做Object
使用。所以下面这句也不能编译:
必须先转型:
假设你自己写了一个函数接口,长的跟Runnable
一模一样:
那么
都是正确的写法。这说明一个λ表达式可以有多个目标类型(函数接口),只要函数匹配成功即可。但需注意一个λ表达式必须至少有一个目标类型。JDK预定义了很多函数接口以避免用户重复定义。
最典型的是Function
:
这个接口代表一个函数,接受一个T
类型的参数,并返回一个R
类型的返回值。另一个预定义函数接口叫做Consumer
,跟Function
的唯一不同是它没有返回值。
还有一个Predicate
,用来判断某项条件是否满足。经常用来进行筛滤操作:
综上所述,一个λ表达式其实就是定义了一个匿名方法,只不过这个方法必须符合至少一个函数接口。
λ表达式的使用
λ表达式用在何处
λ表达式主要用于替换以前广泛使用的内部匿名类,各种回调,比如事件响应器、传入Thread
类的Runnable
等。
看下面的例子:
注意第二个线程里的λ表达式,你并不需要显式地把它转成一个Runnable
,因为Java能根据上下文自动推断出来:一个Thread
的构造函数接受一个Runnable
参数,而传入的λ表达式正好符合其run()
函数,所以Java编译器推断它为Runnable
。
从形式上看,λ表达式只是为你节省了几行代码。但将λ表达式引入Java的动机并不仅仅为此。Java8有一个短期目标和一个长期目标。短期目标是:配合“集合类批处理操作”的内部迭代和并行处理(下面将要讲到); 长期目标是将Java向函数式编程语言这个方向引导(并不是要完全变成一门函数式编程语言,只是让它有更多的函数式编程语言的特性),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,Oracle并没有简单地使用内部类去实现λ表达式,而是使用了一种更动态、更灵活、易于将来扩展和改变的策略(invokedynamic
)。
λ表达式与集合类批处理操作(或者叫块操作)
集合类的批处理操作是Java8的另一个重要特性,它与λ表达式的配合使用乃是Java8的最主要特性。集合类的批处理操作API的目的是实现集合类的”内部迭代”,并期望充分利用现代多核CPU进行并行计算。
Java8之前集合类的迭代(Iteration
)都是外部的,即客户代码。而内部迭代意味着改由Java类库来进行迭代,而不是客户代码。例如:
可以写成:
集合类(包括List
)现在都有一个forEach
方法,对元素进行迭代(遍历),所以我们不需要再写for循环
了。forEach
方法接受一个函数接口Consumer
做参数,所以可以使用λ表达式。
这种内部迭代方法广泛存在于各种语言,如C++的STL算法库、Python、ruby、Scala等。
Java8为集合类引入了另一个重要概念:流(stream
)。一个流通常以一个集合类实例为其数据源,然后在其上定义各种操作。流的API设计使用了管道(pipelines
)模式。对流的一次操作会返回另一个流。如同IO的API或者StringBuffer
的append
方法那样,从而多个不同的操作可以在一个语句里串起来。看下面的例子:
首先调用stream
方法,以集合类对象shapes里面的元素为数据源,生成一个流。然后在这个流上调用filter
方法,挑出蓝色的,返回另一个流。最后调用forEach
方法将这些蓝色的物体喷成红色。(forEach
方法不再返回流,而是一个终端方法,类似于StringBuffer
在调用若干append
之后的那个toString
)
filter
方法的参数是Predicate
类型,forEach
方法的参数是Consumer
类型,它们都是函数接口,所以可以使用λ表达式。
还有一个方法叫parallelStream()
,顾名思义它和stream()
一样,只不过指明要并行处理,以期充分利用现代CPU的多核特性。
来看更多的例子。下面是典型的大数据处理方法,Filter-Map-Reduce
:
- 第一步: 传入一系列
String
(假设都是合法的数字),转成一个List
,然后调用stream()
方法生成流。 - 第二步: 调用流的
map
方法把每个元素由String
转成Integer
,得到一个新的流。map
方法接受一个Function
类型的参数,上面介绍了,Function
是个函数接口,所以这里用λ表达式。 - 第三步: 调用流的
filter
方法,过滤那些不是素数的数字,并得到一个新流。filter
方法接受一个Predicate
类型的参数,上面介绍了,Predicate
是个函数接口,所以这里用λ表达式。 - 第四步: 调用流的
distinct
方法,去掉重复,并得到一个新流。这本质上是另一个filter
操作。 - 第五步: 用
collect
方法将最终结果收集到一个List
里面去。collect
方法接受一个Collector
类型的参数,这个参数指明如何收集最终结果。在这个例子中,结果简单地收集到一个List
中。我们也可以用Collectors.toMap(e->e, e->e)
把结果收集到一个Map
中,它的意思是:把结果收到一个Map
,用这些素数自身既作为键又作为值。toMap
方法接受两个Function
类型的参数,分别用以生成键和值,Function
是个函数接口,所以这里都用λ表达式。
你可能会觉得在这个例子里,List l
被迭代了好多次,map
,filter
,distinct
都分别是一次循环,效率会不好。实际并非如此。这些返回另一个Stream
的方法都是“懒(lazy
)”的,而最后返回最终结果的collect
方法则是“急(eager
)”的。在遇到eager
方法之前,lazy
的方法不会执行。
当遇到eager
方法时,前面的lazy
方法才会被依次执行。而且是管道贯通式执行。这意味着每一个元素依次通过这些管道。例如有个元素“3”,首先它被map
成整数型3;然后通过filter
,发现是素数,被保留下来;又通过distinct
,如果已经有一个3了,那么就直接丢弃,如果还没有则保留。这样,3个操作其实只经过了一次循环。
除collect
外其它的eager
操作还有forEach
,toArray
,reduce
等。
下面来看一下也许是最常用的收集器方法,groupingBy
:
注意这一行:
它的意思是:把结果收集到一个Map
中,用统计到的各个素数自身作为键,其出现次数作为值。
下面是一个reduce
的例子:
reduce
方法用来产生单一的一个最终结果。
流有很多预定义的reduce
操作,如sum()
,max()
,min()
等。
再举个现实世界里的栗子比如:
λ表达式的更多用法
在Java中,随声明随调用的方式是不行的,比如下面这样,声明了一个λ表达式(x, y) -> x + y
,同时企图通过传入实参(2, 3)
来调用它:
这在C++中是可以的,但Java中不行。Java的λ表达式只能用作赋值、传参、返回值等。
其它相关概念
捕获(Capture)
捕获的概念在于解决在λ表达式中我们可以使用哪些外部变量(即除了它自己的参数和内部定义的本地变量)的问题。
与内部类非常相似,但有不同点。不同点在于内部类总是持有一个其外部类对象的引用。而λ表达式呢,除非在它内部用到了其外部类(包围类)对象的方法或者成员,否则它就不持有这个对象的引用。
在Java8以前,如果要在内部类访问外部对象的一个本地变量,那么这个变量必须声明为final
才行。在Java8中,这种限制被去掉了,代之以一个新的概念,effectively final
。它的意思是你可以声明为final
,也可以不声明final
但是按照final
来用,也就是一次赋值永不改变。换句话说,保证它加上final
前缀后不会出编译错误。
在Java8中,内部类和λ表达式都可以访问effectively final
的本地变量。λ表达式的例子如下:
Java要求本地变量final
或者effectively final
的原因是多线程并发问题。内部类、λ表达式都有可能在不同的线程中执行,允许多个线程同时修改一个本地变量不符合Java的设计理念。
方法引用(Method reference)
任何一个λ表达式都可以代表某个函数接口的唯一方法的匿名描述符。我们也可以使用某个类的某个具体方法来代表这个描述符,叫做方法引用。 例如:
下面是一组例子,教你使用方法引用代替λ表达式:
使用方法引用,你的程序会变得更短些。现在distinctPrimarySum方法可以改写如下:
默认方法(Default method)
Java8中,接口声明里可以有方法实现了,叫做默认方法。在此之前,接口里的方法全部是抽象方法。
这实际上混淆了接口和抽象类,但一个类仍然可以实现多个接口,而只能继承一个抽象类。
这么做的原因是:由于Collection
库需要为批处理操作添加新的方法,如forEach()
,stream()
等,但是不能修改现有的Collection
接口——如果那样做的话所有的实现类都要进行修改,包括很多客户自制的实现类。所以只好使用这种妥协的办法。
如此一来,我们就面临一种类似多继承的问题。如果类Sub
继承了两个接口,Base1
和Base2
,而这两个接口恰好具有完全相同的两个默认方法,那么就会产生冲突。这时Sub
类就必须通过重载来显式指明自己要使用哪一个接口的实现(或者提供自己的实现):
除了默认方法,Java8的接口也可以有静态方法的实现:
生成器函数(Generator function)
有时候一个流的数据源不一定是一个已存在的集合对象,也可能是个“生成器函数”。一个生成器函数会产生一系列元素,供给一个流。 Stream.generate(Supplier s)
就是一个生成器函数。其中参数Supplier
是一个函数接口,里面有唯一的抽象方法get()
。
下面这个例子生成并打印5个随机数:
注意这个limit(5)
,如果没有这个调用,那么这条语句会永远地执行下去。也就是说这个生成器是无穷的。这种调用叫做终结操作,或者短路(short-circuiting
)操作。
参考资料
OpenJdk: http://openjdk.java.net/projects/lambda/
ORACLE: http://docs.oracle.com/javase/tutorial/java/javaOO/lambdaexpressions.html
原文转载自:http://blog.csdn.net/ioriogami/article/details/12782141/